【高血糖危象】高血糖危象是糖尿病患者在病情失控或治疗不当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血糖水平急剧升高,伴随代谢紊乱和多系统功能障碍。该病症包括两种类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高渗状态(HHS)。两者虽然都属于高血糖危象,但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存在明显差异。
一、高血糖危象概述
高血糖危象是一种急性、严重的代谢紊乱,常发生于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中,尤其是在胰岛素缺乏或机体应激状态下。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昏迷、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对高血糖危象的早期识别与干预至关重要。
二、常见类型及特点对比
类型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 高渗状态(HHS) |
发病机制 | 胰岛素严重不足,脂肪分解产生大量酮体 | 胰岛素相对不足,糖异生增强,血浆渗透压升高 |
血糖水平 | 通常>13.9 mmol/L,有时更高 | 常>33.3 mmol/L,甚至更高 |
尿酮体 | 阳性 | 多为阴性或弱阳性 |
电解质变化 | 明显失衡(如低钾、低钠) | 主要为高钠、高渗透压 |
意识状态 | 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 | 更易出现严重脱水和昏迷 |
常见诱因 | 感染、胰岛素中断、应激等 | 感染、药物影响、脱水等 |
治疗重点 | 补液、胰岛素治疗、纠正电解质 | 补液、胰岛素、监测渗透压 |
三、典型症状
- DKA: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深快(Kussmaul呼吸)、呼气有烂苹果味、意识改变。
- HHS:极度口渴、多尿、视力模糊、意识迟钝或昏迷。
四、诊断依据
1. 血糖检测:确认血糖是否显著升高。
2. 尿酮体检测:判断是否存在酮症。
3. 血气分析:评估酸碱平衡状态。
4. 电解质检查:了解离子水平变化。
5. 渗透压计算:用于HHS的诊断。
五、预防与管理
- 定期监测血糖,尤其是糖尿病患者。
- 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
- 出现感染、应激等情况时及时就医。
- 教育患者识别高血糖危象的早期症状并采取应对措施。
六、总结
高血糖危象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严重健康威胁,需高度重视其预防与早期干预。不同类型的高血糖危象在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各有特点,医生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准确判断与处理。对于患者而言,良好的血糖控制和健康生活方式是避免高血糖危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