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观火是什么意思】“隔岸观火”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原意是指隔着河看人家着火,不加以帮助,只是冷眼旁观。后来引申为对别人的困境或冲突采取漠不关心、坐视不理的态度,甚至在别人发生争斗时,自己却在一旁等待时机,伺机而动。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缺乏同情心,或者在面对他人困难时不主动介入,只希望从中获取利益。它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批评的是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隔岸观火”比喻对别人的困境或冲突不闻不问,甚至在别人发生争斗时,自己却在一旁观望,等待时机。这种行为通常被认为是冷漠、自私的表现。成语来源于古代的战争场景,强调的是旁观者的态度和心理。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隔岸观火 |
出处 | 《战国策·齐策二》 |
原意 | 指隔着河看别人家着火,不施以援手 |
引申义 | 对他人困境漠不关心,甚至坐视不管 |
使用场合 | 批评他人的冷漠、不作为或趁乱谋利的行为 |
褒贬色彩 | 贬义 |
常见用法 | 用于描述对他人遭遇不关心、只图自保的人 |
类似成语 | 袖手旁观、冷眼旁观、坐山观虎斗 |
通过了解“隔岸观火”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在人际交往中应保持同理心,避免成为冷漠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