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的意思是什么】“鞠躬尽瘁”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竭尽全力、勤勉敬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个成语源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奉献精神。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鞠躬尽瘁 |
拼音 | jū gōng jìn cuì |
出处 | 《后出师表》:“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释义 | 形容竭尽心力,贡献全部精力,直至生命结束。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勤奋敬业、忠于职守的精神状态。 |
近义词 | 奋不顾身、全力以赴、鞠躬尽力 |
反义词 | 悠闲自在、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
二、成语来源与背景
“鞠躬尽瘁”最早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在文中,诸葛亮回顾自己一生为国效力的经历,表达了自己的忠诚与决心。他写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是说,自己将恭敬地付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亡来临才停止。
这句话后来被广泛引用,成为形容人尽心尽力、无私奉献的典范。在现代语境中,“鞠躬尽瘁”不仅用于描述历史人物,也常用来赞美那些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不辞辛劳的人。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场合 | 他在岗位上鞠躬尽瘁,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 |
公共服务 | 老教师几十年如一日,鞠躬尽瘁地培养下一代。 |
历史评价 |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是后世敬仰的楷模。 |
四、总结
“鞠躬尽瘁”是一个充满敬意与感动的成语,它不仅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责任与使命时,应尽心尽力,做到无愧于心。无论是古代的贤臣,还是现代的工作者,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出处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与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