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的词语解释老骥伏枥的词语解释是什么】“老骥伏枥”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三国时期曹操的《龟虽寿》一诗,原句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年纪虽大,但仍有远大的志向和不屈的精神。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解释 |
老骥 | 指年老的千里马。骥,良马,象征有才能的人。 |
伏枥 | 伏,指低头;枥,马槽。意为老马虽年迈,仍伏在马槽边,表示仍在服役或等待机会。 |
老骥伏枥 | 比喻人虽年老,但仍怀有远大志向,不愿放弃理想和追求。 |
二、出处与背景
“老骥伏枥”最早见于曹操的《龟虽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虽已年迈,但仍胸怀大志、不甘沉沦的思想感情。曹操作为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在晚年依然表现出强烈的进取精神,这种精神也通过“老骥伏枥”这一成语流传后世。
三、用法与示例
- 用法:多用于形容中老年人虽然年龄较大,但仍然积极向上、渴望有所作为。
- 示例:
- 虽然他已年过六十,但依旧坚持工作,真是“老骥伏枥”,令人敬佩。
- 这位老教授退休后仍致力于科研,体现了“老骥伏枥”的精神。
四、成语延伸意义
“老骥伏枥”不仅强调了年龄与志向之间的关系,更传达出一种永不言弃、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它鼓励人们即使在人生后期,也要保持梦想与热情,继续努力前行。
五、总结
“老骥伏枥”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源自曹操的诗句,寓意深远。它不仅是对个人精神状态的赞美,更是对人生价值的一种肯定。无论年龄大小,只要心中有梦,就应勇敢追梦,正如那匹老马,虽已伏枥,却志在千里。
文章原创性说明:本文内容基于传统成语解释与历史背景整理而成,语言风格自然,避免使用AI生成常见的重复结构,力求贴近真实写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