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食瓢饮是什么意思】“箪食瓢饮”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句话是孔子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他虽然生活简朴,却能安于清贫,不为外物所动。后来,“箪食瓢饮”便用来形容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精神。
一、
“箪食瓢饮”原意是指用箪(一种竹制的容器)装饭,用瓢(一种木制的舀水工具)盛水,形容生活极其简朴。这个成语常用来赞美那些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乐观、淡泊名利的人,尤其是指像颜回那样的贤者。
这一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对节俭与道德修养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精神富足高于物质享受的价值观。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箪食瓢饮 |
出处 | 《论语·雍也》 |
原意 | 用箪装饭,用瓢喝水,形容生活简朴 |
引申义 | 安贫乐道,不慕荣华 |
赞美对象 | 颜回等安于清贫的贤者 |
文化内涵 | 体现儒家思想中对节俭和道德修养的推崇 |
使用场景 | 形容人生活简朴、志向高远、不为物质所困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在物质条件有限时,依然保持积极心态和高尚情操 |
三、结语
“箪食瓢饮”不仅仅是一个描述生活状态的成语,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应忽视内心的充实与道德的修养。在现代社会,面对快节奏和物质主义的冲击,“箪食瓢饮”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