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省的词语意思是什么】“尚书省”是古代中国官制中的一个重要机构,尤其在隋唐时期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行政中枢之一,负责执行皇帝的命令、处理国家政务,并协调各部事务。下面将从历史背景、职能作用、结构组成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含义与特点。
一、
“尚书省”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最初为九卿之一的“尚书”,主要负责文书、档案等事务。到了隋唐时期,尚书省成为三省六部制中的核心部门,与中书省、门下省并列,共同构成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其中,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分别管理不同领域的国家事务。
在宋代以后,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变化,尚书省的权力逐渐被削弱,但其名称和职能仍保留了一定影响。现代人提及“尚书省”,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化语境中,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运行机制。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尚书省 |
英文名称 | Secretariat (or Ministry of State) |
历史起源 | 秦汉时期,最初为尚书台,隋唐时期发展为三省之一 |
所属朝代 | 隋、唐、宋、元、明、清(逐步演变) |
职能作用 | 执行皇帝诏令,管理国家政务,协调六部事务 |
组织结构 | 下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
地位作用 | 隋唐时期为中央行政中枢,与中书省、门下省并列 |
发展变化 | 宋代后权力减弱,明清时期逐渐虚化 |
现代意义 | 历史研究对象,反映古代官制与行政体系 |
三、结语
“尚书省”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运作方式。虽然其具体职能和地位随时代变迁而有所调整,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力不可忽视。理解“尚书省”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古代中国的政治结构与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