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芰荷什么意思】“芰荷”是一个汉语词汇,常出现在古诗词和文学作品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由“芰”和“荷”两个字组成,分别指代一种水生植物,整体用来象征高洁、清雅的品格,也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色或表达情感。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出处/用法 |
芰 | 一种水生植物,即菱角,常生长在池塘中,叶子呈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 | 《楚辞·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注:此处“芰”与“荷”常并用) |
荷 | 莲花,又称荷花,是水生植物,象征纯洁、高雅 | 《诗经·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
芰荷 | 通常指菱角与荷花的合称,多用于文学描写,象征清高、脱俗、隐逸 | 古代文人常用此词表达对自然的热爱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
二、文化含义
“芰荷”不仅是一种自然植物的组合,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寓意:
- 高洁象征: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常被用来比喻品德高尚、不随波逐流的人。
- 隐逸情怀:古代文人常借“芰荷”表达归隐山林、远离尘嚣的愿望。
- 自然之美:在诗词中,“芰荷”常与“香草”“幽兰”等意象并列,表现自然的纯净与美好。
三、常见诗句引用
诗句 | 出处 | 作者 |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 《西洲曲》 | 无名氏 |
“芰荷衣上雨,杨柳岸边风。” | 《送别》 | 王维 |
“芰荷凋而自感,芳草歇而谁怜?” | 《洛神赋》 | 曹植 |
四、总结
“芰荷”是由“芰”与“荷”组成的复合词,原指水生植物,后在文学中成为高洁、清雅、隐逸的象征。它常出现在古典诗词中,既描绘自然景色,又寄托文人情感。了解“芰荷”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与情感表达。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芰荷”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值得我们在阅读古籍或欣赏诗词时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