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窥园是什么意思】“目不窥园”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王充传》。原意是指读书人专心致志地学习,连院子里的风景都不愿意看一眼,形容一个人非常专注、专心致志,不被外界干扰。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目不窥园 |
出处 | 《后汉书·王充传》 |
释义 | 形容人专心致志,不为外物所动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学习或工作时的专注状态 |
近义词 | 全神贯注、心无旁骛 |
反义词 | 心不在焉、三心二意 |
二、出处与典故
“目不窥园”最早见于《后汉书·王充传》,讲的是东汉思想家王充年轻时勤奋好学,闭门读书,连庭院里的景色都不愿多看一眼,表现了他极高的专注力和求知欲。
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那些在学习或工作中非常投入的人,强调他们对目标的执着和专注。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学习 | 他在备考期间目不窥园,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
工作 | 这个项目需要团队成员目不窥园地完成,才能保证质量。 |
情感 | 她为了梦想目不窥园,放弃了很多娱乐时间。 |
四、现代意义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目不窥园”更多地被赋予了一种精神层面的意义。它不仅代表专注力,还象征着一种坚持、自律和追求卓越的态度。无论是在学业、事业还是个人成长中,这种精神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五、总结
“目不窥园”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它强调了专注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面对各种诱惑和干扰,能够做到“目不窥园”,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它提醒我们,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真正取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