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戽是什么意思】“戽”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它在古代主要用于描述一种农耕工具或动作,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以下是对“戽”字的详细解释。
一、
“戽”字读音为 hù,属于形声字,由“扌”(手)和“户”组成,表示与用手操作有关的动作。其本义是用戽斗舀水,常用于农业灌溉或排水作业。在古代,人们常用这种工具进行田间灌溉,因此“戽”也引申为人工引水、灌溉的行为。
此外,“戽”在一些方言中也有其他含义,如“戽鱼”指用工具捕鱼等。但最常见的还是“戽水”的意思。
二、表格展示
汉字 | 读音 | 部首 | 结构 | 基本释义 | 用法举例 | 文化背景 |
戙 | hù | 扌 | 左右结构 | 用戽斗舀水;引水灌溉 | 戽水、戽田 | 古代农耕工具,常见于江南地区 |
也可指捕鱼 | 戽鱼 | 在部分地区方言中使用 | ||||
引申义:人工干预水流 | 戽水灌溉 | 体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 |
三、小结
“戽”虽然不是日常高频字,但在了解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和语言演变时,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如何利用自然条件进行农业生产。
如果你在阅读古文或地方文献中遇到“戽”字,可以结合上下文判断其具体含义,通常都是与“水”或“工具操作”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