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情于理什么意思】“于情于理”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某种行为或决定在情感和道理上都站得住脚。它强调的是事情在人情和道理两个方面都合理、正当。
一、
“于情于理”字面意思是“从感情上讲,从道理上讲”,通常用来形容某件事既符合人情世故,又合乎逻辑和道德规范。这个词语多用于评价一个人的行为、决定或者事件的处理方式是否得当。
- 于情: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亲情、友情、爱情等,强调情感上的合理性。
- 于理:指的是道理、逻辑、法律、道德等,强调理性上的正确性。
在日常生活中,“于情于理”常用于劝说、解释或评价某人的行为是否恰当。例如:“他这样做,于情于理都说得通。”
二、表格对比说明
项目 | 含义 | 举例 |
于情 | 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如亲情、友情、爱情等 | 她为儿子着想,这是于情的。 |
于理 | 指事情合乎道理、逻辑、法律或道德规范 | 他按时交税,这是于理的。 |
整体含义 | 表示一件事在情感和道理上都合理 | 他辞职是于情于理的,因为他身体不好,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评价、劝解、解释等场合 | 老师说:“你迟到是于情于理都不对。” |
三、结语
“于情于理”是一种综合性的判断标准,强调在处理问题时既要考虑情感因素,也要遵循理性原则。这种说法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情理并重”的思想,也反映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和谐与公正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