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审出镞教子原文及翻译】一、
《李存审出镞教子》是一篇出自《新五代史·李存审传》的古代散文,讲述的是五代时期名将李存审在临终前,将自己身上多年的箭头取出,交给儿子李延广,并告诫他要珍惜现在的安稳生活,不忘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篇文章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传达了“居安思危”、“不忘本”的思想,体现了父亲对子女的深切期望和人生智慧。
文章语言简洁,寓意深刻,是古代家庭教育中极为典型的一则故事,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李存审,字德详,小字阿三,其先沙陀人也。 | 李存审,字德详,小名叫阿三,他的祖先为沙陀人。 |
少有勇力,善骑射,从晋王攻战,屡立战功。 | 他年轻时就很有力量,擅长骑马射箭,跟随晋王征战,多次建立战功。 |
及卒,其子延广问曰:“父何以能致此?” | 等到他去世后,他的儿子李延广问他说:“父亲凭什么能够达到这样的成就?” |
存审曰:“吾少遭乱,常以一箭易一斗粟,未尝一日不带箭。 | 李存审说:“我年少时遭遇战乱,常常用一支箭换一斗粮食,从未有一天不带着箭。 |
今虽贵显,然未尝忘其苦。 | 现在我虽然地位显赫,但从未忘记过去的艰辛。 |
吾尝自矢中出镞,藏之数十年,今当付汝。 | 我曾经从箭中取出箭头,保存了几十年,现在应当交给你。 |
汝知此箭者,勿忘艰难;得之易,守之难也。” | 你若知道这枚箭头,就不要忘记艰难困苦;得到它容易,守住它很难啊。” |
三、文章启示
《李存审出镞教子》虽短,却蕴含深刻的哲理。李存审通过一枚箭头,向儿子传递的不仅是家族的历史,更是人生的经验与警示。他提醒后代:富贵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努力与坚持获得的;成功之后更应保持谦逊与警觉,不可沉溺于享乐。
这种“以物寄志”的教育方式,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个人成长,都应注重传承与反思,让后代在顺境中不忘逆境中的坚韧与奋斗精神。
如需进一步扩展为完整文章或用于教学材料,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润色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