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耸听是什么意思】“危言耸听”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某些人故意夸大事实、制造恐慌或引起他人注意的行为。它通常带有贬义,用来批评那些说话不切实际、缺乏依据,却试图通过极端言论来博取关注的人。
一、词语解析
| 词语 | 危言耸听 |
| 拼音 | wēi yán sǒng tīng |
| 含义 | 故意说些夸张、吓人的话,以引起别人的注意或恐慌 |
| 类型 | 成语 |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别人说话不实、哗众取宠 |
| 情感色彩 | 贬义 |
二、来源与演变
“危言耸听”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今世之士,多务虚名,饰其辞,危言耸听。”意思是说当时有些人喜欢夸大其词,制造轰动效应。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形容不实言论的常用表达。
三、常见使用场景
| 场景 | 描述 |
| 新闻报道 | 某些媒体为吸引眼球,夸大事实,引发公众恐慌 |
| 网络评论 | 部分网友发表极端观点,煽动情绪 |
| 公共演讲 | 有人为了博取关注,故意使用激烈言辞 |
| 商业宣传 | 一些商家利用恐吓性语言诱导消费者购买产品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 | 反义词 |
| 夸大其词 | 实事求是 |
| 哗众取宠 | 谦逊低调 |
| 耸人听闻 | 言简意赅 |
| 故弄玄虚 | 直言不讳 |
五、总结
“危言耸听”是一种不客观、不负责的表达方式,往往是为了吸引注意力而夸大事实或制造恐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理性看待信息,避免被不实言论误导。同时,在表达观点时,也应注重真实性和责任感,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表达,可继续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