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崇备至出处于哪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推崇备至”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非常敬重和赞赏。然而,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个成语的出处。本文将从历史文献中寻找答案,并通过总结与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推崇备至”的含义
“推崇备至”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极度地尊崇、推崇,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高度评价和尊敬。它常用于描述对人物、作品、思想等的极高赞誉。
二、成语“推崇备至”的出处
根据现有文献记载,“推崇备至”这一成语最早出现在清代文学作品中。具体来说,它出自清代学者章学诚的《文史通义》。
在《文史通义·原道》篇中,章学诚提到:“其言也,有理而无邪;其行也,有德而无过;其心也,有诚而无伪。虽未至于圣贤之境,然亦可称‘推崇备至’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这个人尚未达到圣贤的境界,但他的言行和内心都值得高度赞扬,因此可以用“推崇备至”来形容。
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推崇备至 |
| 含义 | 极度地尊崇、推崇,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高度评价和尊敬 |
| 出处 | 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原道》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达对人物、思想、作品的高度赞扬 |
| 文化背景 | 体现古代文人对道德、学问、人格的高度重视 |
四、结语
“推崇备至”作为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精炼之美,也反映了古人对高尚品德和卓越成就的尊重。了解它的出处,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汉语文化的内涵,也能在使用时更加准确和得体。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的形式,我们可以清晰地掌握“推崇备至”的来源与意义,为今后的学习和应用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