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外强中干的意思】“外强中干”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外表看起来强大、强硬,但内在却虚弱无力。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那些表面强硬、实则软弱的状况,尤其在政治、军事、商业等领域中使用较多。
该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其民虽外强中干,而内实怯。”意思是说,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壮,但实际上内部空虚、胆怯。后来,“外强中干”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广泛用于描述各种表里不一的现象。
成语“外强中干”的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外强中干 |
| 拼音 |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 含义 | 表面强大,实质虚弱 |
| 用法 | 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外表强盛,内里空虚 |
| 近义词 | 色厉内荏、外柔内刚(反义) |
| 反义词 | 内外兼修、表里如一 |
| 示例 | 他虽然在会议上表现得非常强硬,但其实内心十分犹豫,真是外强中干。 |
使用场景举例
1. 政治领域:某国对外宣称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但实际经济落后,属于“外强中干”。
2. 企业竞争:一家公司虽然广告宣传声势浩大,但产品质量不过关,属于“外强中干”。
3. 个人行为:有些人表面上很自信,遇到困难就退缩,也是“外强中干”的表现。
总结
“外强中干”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提醒人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注重内在实力的提升。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组织管理,都应追求内外一致、真正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