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落尽子规啼】一、
“杨花落尽子规啼”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句诗描绘了春末夏初时节,杨花飘零、杜鹃哀鸣的景象,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的惋惜与思念之情。
诗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借景抒情”的传统手法。
二、信息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 原文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 作者 |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 |
| 诗句含义 | 描写春末杨花飘落、杜鹃啼叫的景象,表达对友人被贬的同情与思念 |
| 意象分析 | - 杨花:象征离别、漂泊 - 子规(杜鹃):代表哀愁、思乡 |
| 情感表达 | 伤感、忧愁、牵挂 |
| 艺术特色 |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简练 |
| 文化背景 | 古代文人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 |
| 现代意义 | 成为表达离别、思念的经典意象,常用于文学创作或情感表达 |
三、结语
“杨花落尽子规啼”不仅是一句优美的诗句,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它承载着古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命运的无奈,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诗意的美,提醒我们在忙碌中不忘内心的柔软与情感的真挚。


